南雪资讯

当前位置:主页 >> 野史

养好宝宝的脾肾肺心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从

发布时间:2025年01月06日    点击:[5]人次

中医是如何归结小孩的生理特性?很简单一句话--“小儿心肝常有余,肺脾肾常不足”。

真传一句话,胜读万千卷!

一、如何理解话中含义

1.从阴阳层面看,心为阳中之阳,肝为阴中之阳,而肺脾肾则对应阳中之阴、阴中之至阴和阴中之阴。

心肝代表了人体阴阳当中阳的部分;相应地,肺脾肾代表了人体阴阳中阴的部分。

人的一生对应一天日出日落,其阴阳盛衰的变化发展,就是少阳、太阳、少阴、太阴四个阶段(注:太少两字可以简单理解为多少、大小)。小孩处于初生稚嫩而蓬蓬的少阳阶段,所以阳分是偏活跃的。

故而,阳中之阳与阴中之阳都是偏于有余,而阳中之阴、阴中之阴和至阴都偏于不足。

2.从五行层面看,心为火,火曰炎上;肝为木,木曰曲直。肾水润下,肺金从革,脾土爰稼穑。

从五行的性质可以理解,肝木代表生发之气,心火代表能量充布,都是向上向外生机勃勃的状态。而肺金从革,代表冷冰冰的金属兵器,是肃冷萧杀向下的气。肾水润下也是凉润收敛安静的状态。脾土是承载能量,居中转枢,也是储备能量在内的状态。所以说,大部分的小孩的状态对应也就是能量活跃外张的一个状态。

因此,小儿“心肝常有余,肺脾肾常不足”的特性,简单理解,就是小孩处于生机蓬勃、能量活跃外张的一个状态。

二、为什么小孩生理特性会是这样?

结合五脏的功能特性去理解。

1.我们说,肾是先天之本,是父精母精融合后传承给孩子生命本源初始精华,小孩子出生后,肾精能量还没真正稳定成熟,所以多有尿床、囟门未合、髓骨软而未充,齿未长而头发稀疏不多的表现。

肺是主呼吸的,是跟外界交换“清气”的脏。小孩刚出生,肺气初张,发出呱呱落地第一声啼哭,从而建立了从娘胎出来后与外界直接交换“清气”的联系。

脾为后天之本,是跟外界交换“味”的脏。断了脐带后,小孩嗷嗷待哺,吸奶进肚,吸收了营养,把残渣转化为粪尿,至此,脾土建立了与外界交换“味”的联系。

可见,肺与脾就是在学习与外界交换“气”与“味”的脏,还是处于不足的状态居多。

因此,总的来说,肺脾肾就呈现偏不足的状态。

2.心是君主之官,是主血脉的,也是神的所在。肝为将军之官,是主藏血的,也是主疏调气机情志的。小孩的神未稳而偏浮越,情绪未能成熟控制而气机未定偏于躁动。

因此,小孩的心与肝从功能特性来看是处于偏亢盛有余的状态。

电力系统装备期刊官网

中国高新科技编辑部

东西南北编辑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