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雪资讯

当前位置:主页 >> 文化

三国时期曹魏有丞相一职吗为何没有设立

发布时间:2024年02月21日    点击:[14]人次

三国时期曹魏有丞相一职吗?为何没有设立?

魏国(220年12月11日—266年2月8日)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。小编整理了一下,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,快点来看看吧。

丞相这个官职,起源于春秋战国。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,此时秦国尚未设置丞相。自秦武王开始,设左丞相、右丞相,作为相邦的副手,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。秦朝建立后,以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为三公。从汉高帝、汉惠帝刘盈、吕后至汉文帝刘恒初年,设左、右丞相,以后只设一位丞相。汉哀帝元寿二年(公元前1年)改丞相为大司徒,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年)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,建安十三年,曹操复设并任丞相,这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曹丞相。

在汉末三国时期,刘备建立蜀汉之后,册封诸葛亮为丞相。而就东吴来说,有多人曾担任丞相一职,比如陆逊、诸葛恪等人。那么,问题来了,蜀汉丞相为诸葛亮,东吴丞相为陆逊,那么曹魏丞相又是谁呢?值得注意的是,相对于蜀汉和东吴,曹魏严格来说,并没有人担任丞相这个官职。

蜀汉丞相

首先,公元221年,刘备于成都登基称帝,正式建立蜀汉。蜀汉建立后,刘备册封为诸葛亮为丞相,负责处理蜀汉朝政。公元223年,刘备于白帝城托孤,这更加奠定了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。公元234年,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。不过,在诸葛亮去世后,刘禅没有册封其他人为丞相,对于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、费祎、姜维等,主要是通过担任大将军等官职,以此掌握大权。因此,在整个蜀汉历史上,只要诸葛亮这一位丞相。当然,在诸葛亮之后,蒋琬、费祎等大臣,事实上承担了丞相的职责,只是没有在名义上获得这一官职。

东吴丞相

黄初七年(226年),曹丕病重,命镇军大将军陈群、中军大将军曹真、征东大将军曹休、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,在曹丕的四位托孤大臣中,陈群、司马懿被封为“录尚书事”。东汉时期,常以三公、大将军、太傅录尚书事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、大将军蒋琬曾任录尚书事。魏、晋后,掌大权之大臣每带录尚书事名号,职无不总。由此,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大臣,一旦“录尚书事”的话,意味着其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朝政,这显然就是在扮演者丞相的角色。对于曹丕的四位托孤大臣,曹真、曹休主要掌握兵权,而陈群和司马懿则处理朝政,从而达到互相制衡的效果。

在此基础上,如果曹魏在陈群、司马懿之中选择一人担任丞相,显然就容易导致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,也即曹魏建立之后,一直空缺丞相这个官职,无疑就是防备权臣篡位的情况再次出现。进一步来说,曹操、曹丕曾担任东汉王朝的丞相,自然知道丞相的权力实在太大了,甚至可以威胁到皇帝的地位。既然如此,魏文帝曹丕登基称帝后,故意不设立丞相,就是为了避免曹魏皇帝被丞相架空的情况出现。

才智杂志社

幸福生活指南期刊

区域治理官网

大科技

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刊

赣商编辑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