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雪资讯

当前位置:主页 >> 旅游

养蝴蝶宝宝的人是谁啊蝴蝶妈妈所有付出只为

发布时间:2025年01月06日    点击:[11]人次

西部网讯(陕西广播电视台《陕西新闻联播》记者 赵玉婷 王恒 万一鑫)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,人们亲切的把养殖部的工作人员们叫做“蝴蝶妈妈”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“蝴蝶妈妈”们的幸福与快乐。

“三伏”天气,阳光炙烤着的人们昏昏欲睡。西农博览园蝴蝶羽化屋里,一只只蝶蛹宝宝们却在空调屋里睡得正香。“蝴蝶妈妈”兰小红轻手轻脚地帮“小家伙们”翻身、盖上湿度适宜的“夏凉被”。
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工作人员兰小红:“(摸布)我这手能感觉它的湿度,它(羽化屋)的这个温度要保持在二十八度,湿度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五左右,要给它把布子一定要盖好。湿度跟不上的话,蝴蝶的皮蜕不下来。”

在“蝴蝶妈妈”们眼中,蛹宝宝们也是性格不一。躺在筛子里的是文静的,有些调皮的在成蛹阶段吐出了丝,蝴蝶妈妈们就得用别针穿过细丝,把它们一个个挂在湿布上。

一只毛毛虫变身蝴蝶要经历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四个阶段。幼虫期是蝴蝶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期,这20多天里,往往是养殖员们最忙碌的时期。在闷热的养殖大棚里,她们把一只只幼虫从寄主植物——臭辣吴萸上小心地摘取下来,然后统一转移到食物茂盛的区域,放进保护袋或进入羽化屋,植物的刺鼻味道让人难以忍受。

兰小红:“就是咳嗽啊打喷嚏啊,最后眼泪都流出来了,是非常难受的,但是我们喜欢这个蝴蝶,就是爱它们,我们天天还要这样工作。”
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养殖部部长陈海萍:“这个幼虫出来以后天敌比较多,马蜂、胡峰、寄生蜂、青蛙,包括那个螳螂,它们都会吃它的幼虫,这样呢我们套着袋子便于它的生长,保护它的作用。”

这四位蝴蝶妈妈对飞出蛹壳的蝴蝶有操不完的心。为了丰富蝴蝶园中的品种,她们成功让碧凤蝶、金斑蝶等十多种南方蝴蝶在北方“落户”;为了满足蝴蝶的营养,她们用彩色瓶盖当容器,专门摆放成花的形态,吸引蝴蝶来“吃饭”;为了让南方蝴蝶吃到老家味道,她们学会了种植马利筋、五色梅。

每年这里会培育2—4万只蝴蝶宝宝,并把它们健康地送到大自然的怀抱中。由于蝴蝶妈妈们的辛勤付出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从养殖、放飞、科普教育到文创商品设计研发,走出了一条新型蝴蝶文化产业链,现已成为杨凌现代农业休闲游独特旅游景观之一。

城市周刊投稿

企业改革与管理期刊官网

妇幼护理期刊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