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状疱疹怎么治疗带状疱疹的小偏方治疗带状
发布时间:2023年08月17日 点击:[11]人次
带状疱疹怎么治疗 带状疱疹的小偏方治疗带状疱疹的10个小偏方
一、治疗带状疱疹的10个小偏方
1、鸦胆子油方法:鸭乳液20ml,每日2-3次,连续服7天,用菜油或鲜菜汁调云南白药成糊状敷于患处,可以止痛消肿,一周左右皮损结痂愈合。
2、取鲜金钱草(最好连根)1两,碾碎成泥状(碾药不能用铁器),可另加冰片3g,六神丸,仙人掌适量。加入少许茶油拌匀,敷于患处,外加干净纱布覆盖固定,每日换药一次。重者金钱草1两水煎服,每日1—2次。
3、先用0.5%碘酒消毒水疱壁,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疹液,将双黄连粉针剂3克溶于生理盐水20毫升中混匀,用无菌棉签均匀地涂于水疱部位,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上,保持局部清洁干燥,防止摩擦、搔抓,每日敷2次,一般5~7天可愈。
4、用板蓝根注射液1支(2毫升),病毒灵片0.3~0.5克(研细末),搅匀成稀糊状,用时将此糊涂患处,每日3次;患处面积大,痛剧者,日涂5~7次,以保持患处湿润。
5、用紫金锭内服加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可取得较好疗效。用法:取紫金锭10~20片研碎,加温开水5~10毫升,混匀后涂于患处,待疱疹结痂后停用;同时内服紫金锭,每次0.9克,每日2次,服至痛止。涂药2~4次后水疱干涸,糜烂处涂药24小时后结痂。一般用药2~6天可止痛。(又名南通蛇药片)
6、季德胜蛇药取该药适量,加75%酒精适量搅成糊状,涂于患处,每天5~6次;同时每天内服该药3次,每次10片。一般5天可治愈。
7、西黄丸本品由牛黄、麝香、没药、乳香等中药制成。每次服2克,每天2次。一般用药2~3天后,患处疱疹红斑变浅,肤色接近正常,水疱干涸、结痂,疼痛消失。
8、京万红烫伤膏取该药适量涂于患处,每天1次;同时口服西米替丁200毫克,每天3次。用药后24小时内疼痛消失,2~3天皮疹干涸,3~4天结痂脱落。
9、视患处大小,六神丸20~40粒用米醋调匀涂患处,天3次。口服每天3次每次10粒。连用4~5天可愈。
10、1%吲哚美辛溶液涂患处,2-4/d,疼痛、红斑、肿胀主要症状改善,有效率92%。
二、身上长带状疱疹了要怎么办
1、可以选择阿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的疗效甚佳,而对水痘-带状疱疹的敏感性则较低,在发病3~4天内使用,则效果尚好,大家通过西药的药膏治疗一段时间后,要及时的去医院复诊,看带状疱疹的病症治疗效果情况,避免由于药物使用不当,导致出现复发的情况。
2、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,大家要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,防止或缓解神经痛。若有糜烂溃疡,可用消毒防腐类药物含漱、涂抹。如果用药物来涂抹患处,大家在涂抹之前,要注意卫生干净,避免细菌感染。
3、带状疱疹在用药治疗期间,要注意多卧床休息,避免疱疹部位摩擦,不要太过劳累。剧痛时可按医嘱给药,认真服药、擦药。如发现有眼部、面部或肢体活动不利等要及时再次就诊。如有胃肠道或胸部的不适也应及时就诊。服用止痛药物后2小时内应卧床,以免因头昏而发生意外。
4、单纯水疱者,可用药物涂患处,或用复方阿糖胞苷液局部湿敷,注意勿使药液入眼,以免腐蚀角膜。还可大量服用或注射维生素类药物,注意观察病情变化,因有时能引起颅内刺激症状,如恶心、呕吐、颈强直等。中药场剂一般宜凉服,如病人出现食欲不佳、腹痛便塘时应停止服用。
三、带状疱疹患者的饮食
带状疱疹患者的饮食注意
带状疱疹的饮食,忌食油腻、姜、辣椒等刺激性食物,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,最好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,如绿豆汤、银花露、小麦汤、粥、面片、龙须鸡蛋面等。
带状疱疹患者患病期间,应忌油腻、姜、辣椒等刺激性食物,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,最好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,如绿豆汤、银花露、小麦汤、粥、面片、龙须鸡蛋面等。同时用纯中成分的疱复康组合治疗,外用疱复康疱疹康复液对皮肤无刺激性,无副作用,治好后是不会再复发的。切忌使用肤轻松、皮炎平等含有皮质激素的软膏,以免造成水痘的复发和散播。
带状疱疹的饮食,出疹过后,以下几种饮食可加快疾病的痊愈:
①膨鱼腮煲粥。
②青天葵(也称乌青葵)加瘦肉、少量南杏仁和北杏仁煲汤,以清肺热。
③解毒祛湿宜选用苡仁红豆粥,即苡仁20克,红豆、土茯苓各30克,粳米100克,洗净共煮,粥熟豆烂拌冰糖。每日一剂,分三次服完,此粥尤其适合水痘已出,但仍有发热、尿色赤、疲倦、胃口差的患者。
四、中医如何治疗带状疱疹
1.毒瘀并解方
黄芩10~15g,山栀10~15g,莪术10~15g,元胡6~10g,猪苓15~30g。将上药(除元胡外)用水浸泡30分钟,先将元胡放入,煎20分钟,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,每剂煎2次,将所得药液混合。每日1剂,分2次温服。服用本方时,忌食辛辣油腻之品。
黄芩性味苦寒,清热解毒,燥湿泻火,用以为君;山栀为臣,与黄芩共奏清热解毒之效;莪术行气破血,消积止痛;元胡活血散瘀,行气止痛,二者为佐药,共奏疏达气血之瘀滞而止痛之功效。猪苓利水渗湿,驱邪从小便而走,佐助君药清热之功。全方药简力专,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,而达消疹止痛之效。
2.活血散瘀汤
桃仁、红花、丹参、乳香、没药、木香、枳壳、元胡索、川楝子、紫草、板蓝根。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,煎30分钟,每剂煎2次,将所得药液混合。每日1剂,分2次温服。服用本方时,忌食辛辣油腻之品。
此证多属毒邪偏盛,虽经治疗,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致气滞血瘀。桃仁、红花、丹参、乳香、没药活血化瘀止痛;木香、枳壳、延胡索、川楝子行气止痛;佐以紫草、板蓝根清解余毒,全方共奏行气活血,通络止痛之功。
3.乌梅丸加减
乌梅30g,附子3g,肉桂2g,细辛2g,干姜3g,党参18g,当归9g,黄连6g,黄柏15g,黄芩12g,木香12g,甘草5g。每日1剂,水煎服。
乌梅丸现代多收入驱蛔剂,实为治厥阴病之总方,方剂组成寒热并用,邪正兼顾,具有扶正祛邪,调和寒热,止痛除烦等功效。方中党参、当归、肉桂、干姜、附子、细辛温养气血,理虚止痛;乌梅、白芍、甘草酸甘化阴,缓急止痛;黄连、黄柏、黄芩清热燥湿,敛浮阳以温下焦,并可制桂、附、姜、辛大热之烈;增以木香行气调中,既增强止痛效果,还能健脾消食,使苦寒不伤胃,补虚而不呆滞;诸药合用,可充分发挥抗炎抗过敏,调节免疫功能,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,使寒散热除,升降复常,气血调和,腹痛得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