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炎克雷伯菌会传染吗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症
发布时间:2023年08月17日 点击:[13]人次
肺炎克雷伯菌会传染吗 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症状有哪些
一、肺炎克雷伯菌会不会传染呢
会传染。肺炎克雷伯菌是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菌(俗称肺炎杆菌),其所致疾病占克雷伯氏菌属感染的95%以上。
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,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,便经呼吸道进入肺内而引起大叶或小叶融合性实变,以上叶较为多见。
肺炎克雷伯菌为革兰阴性杆菌,病变中渗出液粘稠而重,致使叶间隙下坠。细菌具有荚膜,在肺泡内生长繁殖时,引起组织坏死、液化、形成单个或多发性脓肿。病变累及胸膜、心包时,可引起渗出性或脓性积液。病灶纤维组织增生活跃,易于机化;纤维素性胸腔积液可早期出现粘连。在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,克雷伯杆菌以及绿脓杆菌和沙雷氏菌等均为重要病原菌,病死率较高。
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治愈的关键。首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,如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妥布霉素、丁胺卡那霉素,可肌注、静滴或管腔内用药。重症宜加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孟多、头孢西丁、头孢噻肟等。哌拉西林,美洛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联用、左氧氟沙星疗效亦佳。部分病例使用氯霉素、四环素及SMZ-TMP亦有效。重症多有肺组织损伤,慢性病例有时需行肺叶切除。
二、克雷伯菌肺炎有什么饮食禁忌呢
一、饮食适宜:1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;2宜吃润喉化痰的食物;3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。
二、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
香椿。香椿具有较好的抗菌、消炎的作用,对于炎症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,还具有健脾开胃,增强食欲,增加免疫力,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。每天100-200克为宜。
柠檬。柠檬具有清热、解毒、润喉,止咳的作用,对炎症性疾病的患者有帮助恢复的作用。每天泡水喝350-500毫升为宜。
牛奶。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,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,有利于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,增强免疫力,增强抗病能力,有利于身体的恢复。每天350-500毫升为宜。
三、饮食禁忌:1忌吃辛辣刺激的饮料;2忌吃油腻的食物;3忌吃太多的熟食。
四、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
白酒。白酒含有酒精,容易抑制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,刺激细菌大量分泌,不利于身体的恢复。宜吃没有酒精的饮料。
小麻椒猪肉。含有大量的油脂,容易滋养细菌,导致炎症加重,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痰液,导致痰液不易咳出,不利于身体的恢复。宜吃低脂宜消化的食物。
辣椒。辣椒属于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,容易刺激胃肠粘膜导致肠道粘膜水肿,充血,导致肠道营养物质吸收不良,免疫力下降,影响身体的恢复。宜吃清淡的食物。
三、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有什么临床症状
一、主要症状
主要症状为寒战、高热、咳嗽、咳痰、胸痛和呼吸困难,可有发绀、气急、心悸,约半数患者有畏寒,毒血症状明显,可早期出现休克。其痰常呈粘稠脓性、量多、带血,灰绿色或砖红色,可因血液和黏液混合而呈现砖红色痰,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,但临床上少见。临床表现类似严重的肺炎球菌肺炎。
二、发病原因
肺炎杆菌肺炎,肺炎杆菌即肺炎克雷伯杆菌,也叫弗雷兰德杆菌,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肺炎杆菌是常见的病原之一,本菌毒力强,多耐药,在免疫受损病人,在糖尿病,酒精中毒等病人易患肺炎杆菌肺炎。多见于有慢性疾病的病人;应用多种抗生素、肾上腺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长期治疗者;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。
肺炎克雷伯菌又有三个亚种:1.肺炎亚种。又称肺炎杆菌,常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以及水和谷物中。2.鼻炎亚种。又称臭鼻杆菌主要引起慢性萎缩性鼻炎,有恶臭。3.鼻硬结亚种,又称鼻硬结杆菌主要侵犯鼻咽部,引起组织坏死以及慢性肉芽肿病变。
四、护理肺炎克雷伯菌病人的方法有哪些
1.严格执行消毒与隔离制度。这主要是针对医务人员及院内环境、器械而言,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洗手、戴手套操作,定期环境及室内消毒通风,按照要求定期清洗、消毒呼吸治疗装置,定期更换机械通气及雾化器管路等,采取一整套严格的院内感染监测和预防计划。据报道,采取这一计划的医院与未采取的医院比较,院内感染率低20%。
2.胃肠道去污治疗。这是欧洲常用的一种预防措施,主要是针对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,目的是去除胃肠内的菌落寄殖与生长。方法有全胃肠去污和选择性胃肠去污法,常用的为后者,它通过鼻饲或口服胃肠不吸收的多粘菌素B、妥布霉素(庆大霉素或新霉素等)及二性霉素B,连用5天,并每天系统应用头孢菌素,从口咽部及胃肠道中去除需氧菌而不降低厌氧菌的数量,其预防作用在革兰阴性杆菌方面尤为明显。
3.保护胃部酸性屏障。主要是在预防应激性溃疡时,应用硫糖铝类药物,它既可以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,又因它具有吸附胃黏膜、改变胃黏液、增加胃腔中前列腺素E2(PGE2)含量、吸收胃蛋白酶的作用,并不改变胃内酸性环境,从而有效地起到了防止溃疡及防止感染的作用。
4.生物预防。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生物预防方法尚处于实验阶段。但成熟的疫苗及抗体尚未应用于临床,需进一步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