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宝宝很有挫败感吗知乎妈妈不是超人带娃带
发布时间:2025年01月06日 点击:[5]人次
每当养娃崩溃的时候,就会想起一本绘本叫做《我大喊大叫的一天》,原本这是教小朋友情绪管理的一本书,然而这个书名,实在是很契合老母亲的心境。
当妈妈是我们最渴望做好的工作之一,但是当发现自己对孩子吼叫的时候,妈妈们会感觉很糟糕,充满了不安全感和挫败感。
然而,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,随着适应能力、和孩子的磨合和育儿技能的提高,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办法去改善情况。
首先,认识到有情绪是正常的,接纳自己。在育儿过程中,当压力不断积累,内外资源又很匮乏的时候,即使是好脾气的人也容易对孩子发火。 而发火,几乎必然会导致家长的自责和内疚,这时候尝试给自己一些不同的评价以改变负面想法。
不要想着说“我是个糟糕的妈妈”“我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”,而是用这样的想法来代替:
“我已经尽力了,而且我会继续改进”
“我失控了,我很焦躁,没有控制住我自己,我道歉了也平静下来了”
“改变永远都不晚,我会好好睡一觉,明天又是新的一天”
不要因为不完美而惩罚自己,停止内心对自己的批评吧。与其自责和羞愧,不如想些实际的办法,从懊悔到原谅自己,然后找到可以改变的方法。
其次,练习放松,温柔地对待自己。关照你的身体,时常关注你的呼吸,让自己平静下来。可以去散散步,做一些伸展,跳跳舞,听听音乐,洗个澡按摩或者休息一下,提醒自己你的身体值得你关爱,尤其在承受压力或者自我苛责的时候。
如果你感觉缺乏睡眠,精疲力尽,那么就要尽可能的多休息,缺乏睡眠会加重情绪问题。
美国心理学会2007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称,妈妈的睡眠质量是情绪压力和疲惫的重要预警信号。很多状态不好的妈妈,几乎一定存在缺乏睡眠的情况。
然后,练习减少发脾气的策略,学会不吼不叫也能让孩子合作。详细的练习方法可以参考头条主页另一篇文章(如何通过ABCDE法则减少吼叫,平静的让孩子与父母合作)。
总的来说,就是根据心理学上认知疗法的理论,在情绪开始变得激烈前,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反应以及心中的想法,在情绪的风暴损伤亲子关系之前,让情绪平静下来,想一想孩子真正的需求,实现有效的沟通。
再次,在能量耗光之前,向外界求助。比如,增加社交连接。 可以安排一些跟好朋友的约会,可以去看电影,笑一场。这些忙里偷闲的时光,是有益的情绪“充电”,让你不至于一直在情绪低谷徘徊。
比如,和家人沟通好更合理的分工安排。妈妈们经常会抱怨“我照顾所有人,除了我自己”。试试争取其他家人的支持,就算只是早上他们能陪早醒的孩子玩上一个小时,也意味着你能多睡一个小时,也是好的。
比如,通过跟别的家长交流,向他们学习。除了收获答案,你还会了解到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感到困惑的父母。
当你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,别人和我们有一样的痛苦和烦恼的时候,你对自己的苛责也会减少。 如果社交半径比较小,鼓起勇气到图书馆、孩子的学校和其他父母交朋友吧。
最后,阅读关于儿童发展的书籍,明白哪些是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正常表现。孩子的成长日新月异,很多时候,往往变化到来,家长才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。
如果能提前了解诸如“敏感期”之类的儿童发展阶段,就会在孩子出现状况时,更从容的应对。
这里推荐头条主页另一篇文章(知乎万人关注,有哪些真正有效的育儿书籍),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,当一个人有任何困惑的时候,几乎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。
想起一句非常喜欢的美国育儿专家的话,与所有妈妈共勉。
做父母这件事从来没有完美可言,所以要在愉快时欢庆,从艰难中学习,想要做出改变,任何时候都不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