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什么让鲁国能够坚持到战国后期才灭亡的呢
发布时间:2024年02月21日 点击:[14]人次
是什么让鲁国能够坚持到战国后期才灭亡的呢?
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鲁国的故事。
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兼并战争,周王室分封下的百余诸侯国极度锐减,其中秦、齐、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七国实力大增,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。然而后人大多只知七雄,却很少注意在战国时期仍然还有一些国家存在,其中就有宋国、鲁国、巴国、蜀国、中山国等大国,其中鲁国更是撑到了战国后期,还一度有附庸国君上殿觐见,其势不逊于七雄。这不禁让人有些好奇,是什么让鲁国能够坚持到战国后期才灭亡的呢?
一、周室宗邦,诸侯望国
提起鲁国,不由得人想起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,不仅在世时就被尊奉为“天纵之圣”“天之木铎”,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“圣人”“万世师表”的孔子了。这位至圣的家乡便是鲁国,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底蕴,强大的背景:“周之最亲莫如鲁,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”。同时,在这个国家当中,也有着最为发达的周礼体系,在礼乐崩坏、诸侯僭越的春秋时期,只有鲁国保留着周公旦制定的礼乐制度,世人皆称“周礼尽在鲁矣”。
早在西周时,鲁国就背景雄厚。周王朝历来有“厚同姓、薄异姓”的国策,而周成王赋予鲁国“郊祭文王”、“奏天子礼乐”的资格,不仅仅是对周公旦功劳的一种追念,更是希望作为宗邦的鲁国能够“大启尔宇,为周室辅”,可以说鲁国获得了“一国之下,百国之上”的地位了,这是鲁国在政治上的优势。作为西周强藩,鲁国震慑并管理东方,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,同时,鲁国地处东方海滨,有鱼盐之利,又得原来商朝王族“殷民六族”,此时的鲁国“奄有龟蒙,遂荒大东。至于海邦,淮夷来同”,比起自西陲、荆蛮而起的秦国、楚国,不知强了多少。
早在西周,鲁国就有大好形势,甚至一度成为大国强藩,奈何没有一个明君来制定百年国策,搞的鲁国空有政治、经济之利,却难以因利乘便,搭上一条发展的顺风车,反而把自己玩死,被后起“荆蛮”楚国所灭。然而在漫长的慢性死亡之路上,鲁国却也因为一次次巧合躲过杀身之祸,本来是最好灭鲁的齐,也曾欲灭鲁,可是郑国地处中原核心,乃是兵家必争之地;宋国商都繁华,国家富足,这两国都比鲁国更加诱人,齐国为了得到这两国,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。三晋内乱,灭鲁计划搁浅。楚国也欲灭鲁,晋楚争霸、楚国空虚,春秋后期,吴国、越国崛起,多次败楚,打乱楚国进军中原的计划,但最终楚考烈王还是完成了灭鲁的任务。